□ 方晓妮
端午节将至,职工食堂给大家准备了精美的粽子,满屋飘香,那飘香的粽子,勾起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狂想,更是浓浓的思亲、思家、思乡之情……
小时候,端午节前一天下午,妈妈总会摘一筐芦叶。刚摘的芦叶,在水里清洗过后,碧绿、清新,仿佛可以闻到它清晰的脉络中一个个细胞呼吸吐纳的韵味,让人觉得隽永绵长。端午当天早晨一起床,映入眼帘的总是这样一幅场景:铁质的印有“囍”字的老式盆子里,堆起晶莹剔透的泛着香甜味的糯米,旁边的木桌上,除了芦叶、枣和豆子外,还有用来捆扎粽子的稻草。晨光中忙碌着的妈妈,总是笑盈盈的。只见她飞快地把一片片芦叶卷成小漏斗,娴熟地往里装上糯米、红枣、豆子等,轻巧地将粽叶一折一转,随意用稻草绕几匝,转瞬间,一个精致玲珑的粽子就包好了。而我们兄妹几人站在旁边,一边咽着口水,一边对着一个个包好的粽子品头论足。好不容易粽子包完了,妈妈又把它们扔进一口大锅里,填满水,架起粗粗的木柴开始煮。煮粽子之前,妈妈就给我们小孩打了“预防针”:糯米煮得越久越好吃,且等着吧。于是,香味弥漫的农家小院里,几个孩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煎熬的等待……
终于,赶在午饭时分,妈妈将煮好的粽子置于饭桌上,边上还有一小碟白糖。迫不及待剥开一个,粽叶的香味扑鼻而来,咬一口,甜甜的,糯糯的,煞是好吃。有的时候,一个粽子里能吃到好几个红枣,窃喜,窃喜……粽香弥漫,家人团聚,其乐融融。于是端午留存在记忆中的,不只是粽叶清香,更有父母之爱、手足之情。
长大后,由于工作原因,我很少回家过节,坚守工作岗位的我,离家百公里,与兄妹相距千公里,那不能回家过节的遗憾,只能用一个电话、一句问候、一声祝福来弥补。想到此,我不禁在心中感叹,正是因为有了节日,才能让人们有团聚的理由,有思念的理由,有回忆和感慨的理由。
“怎么光看不吃呀?”同事的问话打断了我的回忆。抬眼望去,窗外阳光依旧,端午飘香的粽子依旧,万家团聚的欢声笑语肯定也依旧。为千家万户这依旧的端午,我打开粽叶,与同事一起,品着香甜的粽子,共度我们发电人的端午。(作者单位:河津发电)